|  本品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 (Paeonia 
                  lactiflora Pall.) 的根。主產浙江、安徽、西川等地。夏、秋二季採挖,洗净,除去头尾及细根,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,或去皮后再煮至无硬心,捞起晒乾。切薄片,生用或炒用、酒炒用。 
                   【性味归经】 
                    苦、酸、甘,微寒。归肝、脾经。 
                  【功效】 
                    养血柔肝,缓中止痛,敛阴收汗。治胸腹胁肋疼痛,泻痢腹痛,自汗盗汗,阴虚发热,月经不调,崩漏,带下。 
                  【主治】 
                    1. 用於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,崩漏等证。有养血调经之效。常配当归、熟地黄等同用;若阴虚有热,月经先期、量多,或崩漏不止,可加阿胶、地骨皮等同用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2. 用於肝阴不足,肝气不舒或肝阳偏亢的头痛,眩晕、?肋疼痛、脘腹四肢拘挛作痛等证。有养肝阴,调肝气,平肝阳,缓急止痛之效。治肝阳上亢的头痛眩晕,常配生地、牛膝、石决明等同用:治肝鬱?肋疼痛,常配当归、白朮、柴胡等同用;治脘腹手足挛急疼痛,常配甘草同用;治肝脾不调,腹痛泄泻,常配防风、白朮同用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3. 用於阴虚盗汗,及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证。能敛阴、和营而止汗。治营卫不和,表虚自汗,常与桂枝配伍,调和营卫而止汗;治阴虚盗汗,可配生地黄、牡蠣、浮小麦等,敛阴而止汗。 
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1. 《本草备要》:「补血,泻肝,益脾,敛肝阴。」 
                    2. 《本草求真》:「赤芍药与白芍药主治略同。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,赤则只有散邪行血之意;白则能土中泻木,赤则能于血中活滞。」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