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出自《食性本草》; 
                  《品汇精要》:"食胡荽,春生苗叶,茎圆而中空,折之有白汁。节间生叶,青绿色。其花细白,至夏作丛而开,子叶与胡荽无异。此草鹅皆不食,故名鹅不食草。" 
                  《纲目》:"石胡荽,生石缝及阴湿处,小草也。高二、三寸,冬月生苗,细茎小叶,形状宛如嫩胡荽,其气辛熏不堪食,鹅亦不食之。夏开细花,黄色,结细子,极易繁衍,僻地则铺满也。" 
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【性味归经】 
                    辛,温。《履巉岩本草》:"温,无毒。"《医林纂要》: "辛苦,温。" 入手太阴经气分。 
                  【功效】 
                    祛风,散寒,胜湿,去翳,通鼻塞。 
                   【主治】 
                    治寒哮,鼻渊,鼻瘪肉,目翳涩痒,通鼻窍,百日咳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1《本草拾遗》:"去目翳,按塞鼻中,翳膜自落。" 
                    2《四声本草》:"通鼻气,利九窍,吐风痰。" 
                    3《纲目》:"解毒,明目,散目赤肿、云翳,耳聋,头痛脑酸,治痰疟齁蛤,鼻塞不通,塞鼻息自落,又散疮肿。" 
                    4《医林纂要》:"通郁,去寒,截疟,止痢。以於末搐鼻,可发嚏去寒郁。" 
                    |